
王羲之唯一狂草现身日本,这字颠覆世人认知,喷子看完都沉默了!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1:14 点击次数:130
中央美院教授王镛曾提出一个观点:“王羲之的笔法写不了大气象的作品”,意思是说他用笔拘谨,写行草、小楷可以驾驭,但要写狂草、大字就“露怯”了,也有不少人批评王羲之的字“俗媚”。
图片
事实果真如此吗?如果我们翻开《淳化阁帖》,就会发现王羲之不仅能写大草,而且字字威猛霸气,并非只有妍美这一种风格,丝毫不像某些喷子所说的那样,梁武帝评语“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”说得非常形象,这种动静结合、刚柔并济的张力,即使是张旭、怀素、黄庭坚也望尘莫及。
图片
不过,也有学者认为《淳化阁帖》多收伪作,不能证明是王羲之所写。而日本最近公布了一部作品,让世人领略到了王羲之真实的狂草书,它就是《草书黄庭内景经》。启功曾在一部古籍中见过此帖,苦寻70年,最终在岛国找到了它,直言“看到了就没有遗憾了”。
图片
《草书黄庭内景经》这件作品可以说颠覆了世人的认知,乍一看这件作品与黄庭坚的字极为相似,实际上从转折处的提按而非顿挫,就能看出非黄所写,而且此作正是黄庭坚笔法的源头,“长枪大戟”“荡桨笔法”其实都是书圣“玩剩下的”。
图片
学界认为,张旭的狂草书也是从此作中得来,南朝以后的大草写法,根源都在这部作品中了。《草书黄庭内景经》纵约28厘米、横超过5米,洋洋洒洒超过50行、1000余字,字径大小不一,在4至10厘米之间。
图片
此作不仅填补了王羲之无狂草存世、无大字存世的空白,也是魏晋南北朝唯一存世的巨幅大字狂草,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。王羲之的大草,笔法纯正、潇洒纵逸,既有功力又不失晋人风度,将它好好临摹,我们可以学到晋人草法,也可纠正狂草燥气、“江湖味重”的弊病。
图片
《内景经》起笔露锋直入,随即笔尖按压,再以中锋行笔,辅以侧锋增加灵巧,笔画粗细、轻重对比明显,笔速疾徐有度,牵丝映带,连绵纵横。竖画取如强弩待发,收笔处略作顿挫,既有韵律,更见张力,正如孙过庭所说:“一画之间,变起伏于锋杪;一点之内,殊衄挫于毫芒”。
图片
结体纵敛合度、险中求稳,中宫时而紧结、时而疏离,左右结构高低错落,上下部分收放自如,通过笔画的拉长来校准重心,虽然险绝,但不失平稳。字与字之间笔势连贯,章法自然。赵孟頫评价王羲之草书:“右军字势,古法一变,其雄秀之气,出于天然”。其笔法的“精严”与结字的“活脱”,至今仍是草书学习的“不二法门”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:1复制,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,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